作為全球健康威脅,“疫苗猶豫不決”背後的原因是什麼?

2022042812:18

  世界衛生組織(世衛組織)宣布,2019年是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,包括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、非傳染性疾病、全球流感、薄弱的醫療保健、細菌耐藥性、埃博拉和其他高風險疾病以及貧瘠的醫療保健。疫苗猶豫,登革熱和艾滋病毒。其中一股反疫苗浪潮出乎意料地名列其中,最受專家關注.

精神病康復者在康復後亦會遇到種種不同的困難,生活習慣、工作機會、他人的目光、親友所承受的壓力、對未來的寄望等等,都少不免需要面對一些改變

  該疫苗每年可拯救數百萬人。該疫苗猶豫不決以防止其有效性。疫苗猶豫意味著“雖然疫苗可用,但它不願意或拒絕接種疫苗。”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。它每年可以預防200萬至300萬人死亡。如果全球疫苗接種率提高,可以避免150萬人死亡,例如宮頸癌。通過疫苗進行部分預防;脊髓灰質炎病毒即將根除,與過去相比,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減少了600萬。

  這一趨勢可能會逆轉疫苗的結果,例如全球麻疹病例增加30%,並且在一些麻疹滅絕的國家出現恢複跡象。疫苗遲滯是導致複雜病情惡化的原因之一。

為患者提供癌症相關的專業檢測服務,可以通過歐美化驗所的腫瘤藥敏測試,方便患者可以找到更多,同時有利於檢測中心能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,盡可能讓患癌的人士提升治療效果,遠離癌症的折磨。

  疫苗在高原後面猶豫,因為錯誤的信息是誤導的。為什麼人們對疫苗猶豫不決?世衛組織疫苗咨詢小組發現,自滿、難以獲得疫苗和缺乏信心是導致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。該小組強調,醫務人員仍然是最受信任的疫苗接種顧問,他們必須得到支持。

  根據發表在社會科學和醫學雜志(社會科學與醫學)上的一項阿特拉斯獲獎(阿特拉斯獎)研究報告(EurekAlert)顯示,在有反疫苗傾向的人中,缺乏最專業知識的人往往對他們的看法最有信心。研究表明,抗疫苗趨勢受鴨效應(Dunning-Kruger)的影響,錯誤地認為他們知識過多。

  除了“黑暗效應”,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堡公共政策中心博士後馬修·莫塔(Matthew Motta)表示,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誤入歧途,他認為專家們是不對的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研究證實,不支持疫苗的人可能會對政策制定產生影響。她補充說,除了向人們提供正確的信息外,“如何應對疫苗錯誤信息”也是一個重要的話題。  已經出現了反疫苗運動,以加強醫療溝通。新聞周刊報道,全球已出現反疫苗趨勢。在美國,雖然19-35個月大的孩子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種率,但自2001年以來,非接種疫苗的比例翻了一番。此外,澳大利亞有4萬名兒童由於父母的反對而未接種疫苗,意大利已於2018年暫停兒童強制接種疫苗。

  霍普金斯健康與安全中心(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And Security)的學者阿梅什·阿達加(Amesh Adaga)博士告訴“野戰科學”(Field Science),盡管許多研究表明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,但有些人對疫苗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。另一些人認為,兒童在短期內接種了“過多的疫苗”,因此需要分階段接種疫苗,這是一種使兒童面臨感染風險的“替代疫苗接種計劃”。他建議,當病人對疫苗猶豫不決時,醫生首先應了解他們的關切,並提供事實和證據,說明為什麼疫苗是最好的選擇。

相關文章:

無需離家即可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

國家衛生醫藥工業園大數據中心設在寧夏中衛

科技驅動下醫藥衛生產業的五大改革趨勢

床上用品的選擇要“頭、頸、背成一條直線”

醫療保健大數據發展願景:全息數字人